回顧近代經濟發展的歷史,十八世紀之前,人們生存於延續了數萬年,改變始終不大的,以農耕漁獵為主的經濟型態,國家依照土地資源的多寡決定國力;十八世紀後期,因為貿易需求增加,工業革命的產生而促進技術升級,加快了物品的生產與運送,世界因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──生產的大量化、交易的多樣性、運輸的便利以及益發明顯的都市化,人們的視野,也從腳踏的土地望向海的另一方。
一百多年後,電腦以及網路的高度發展,使得人們更加輕易、快速的跨越國界的限制,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,或是扁平化的現象──也正是當今我們所面臨的狀況。然而,在硬體不虞匱乏、資訊高速流動的當下,人人可以便利獲取的大量資訊,或將不再是決定消長的唯一因素。換言之,當我們得以同步知曉地球另一端之外所發生的大小事、當我們能夠輕易擷取千里之外的資訊時,所有人的立足點是平等的,而能夠分析、理解乃至於運用資訊創造資源的人,或將是左右時局、成就大業的關鍵人物。
反觀台灣,從早年「亞洲四小龍」的優勢到近年各項經濟指標下降,這個曾以「經濟奇蹟」自豪的蕞爾小島,彷彿因為自我腳步的不協調、國際地位的相對弱勢和中國大陸的崛起而顯得有些衰弱。但是,放眼世界局勢──金融風暴猶未歇止、能源價格劇烈波動、地球資源快速消耗,一切仍都處於不確定之中,加上兩岸互動頻繁、區域整合合縱連橫、全球經濟板塊快速挪移,向來習慣於逆勢中成長、處變不驚的台灣人,能否在波濤中掌握方向,尋覓出一條新的道路?所倚賴者,是能夠審時度勢,慎謀能斷,且具有專業、能力和信念的人才。
邁入八年的ATCC,始終著眼於此。所謂「商業個案大賽」,是以商業個案為基礎,以競賽為名,期待參賽企業與學生隊伍,能夠以議題為媒介,以現實環境為背景,藉由數個月的相處,建立一個超越老師與學生、上司與部屬的關係,學習企業的實務經驗,展現青年無畏的企圖心,讓兩者發揮相乘的結果,激盪出不計利害,能夠點燃未來希望的火種。畢竟,缺乏腹地以及天然資源的台灣,「人才」始終是最大的資產,還有那因為人才所導引,或是累積,我們稱之為「競爭力」的特質。
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
方至民
政治大學 教授
林月雲
Adecco藝珂人事顧問 總經理
陳玉芬
研華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
劉慶聰
冠 軍 中山大學《穩拿五虎》劉祐廷 于亦知 徐迦勒 楊子毅 蕭智強
亞 軍 臺灣大學《Action!》林佑勳 李怡蒨 陳威佑 劉韋傑 魏君育
季 軍 政治大學《Future Painter》劉彥廷 韋惟珊 徐璿琇 高廷萱
季 軍 臺灣大學《Braind》吳卉婷 吳婉瑜 林東慶 鄒永灝 潘巧文
季 軍 成功大學《五登獎》周崇恬 唐伊柔 張愷倫 楊景婷 張佑瑄